王帆教授的新著《大国外交》是近年来第一部系统性、全景化、多维度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的成果。这是继他的上一部著作《新开局:复杂系统思维与中国外交战略规划》之后,关于中国外交理论发展与政策阐释的又一部力作。同时,也是学界、政界、媒体全面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益参考书。由于作者对中国外交领域重要问题保持长期的跟踪研究并积极为我国外交政策建言献策,因此,该书的出版问世有助于从专业化的视角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和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如果说当今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程是霸权护持,那么当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议程就是如何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大国复兴。而王帆教授的《大国外交》一书就代表了当今中国学界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应该以何种方式实现大国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本书以构建中国大国特色外交方略为核心关注点,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崛起的国际情势来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的布局。如何在突出“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去构建符合中国自身与国际环境的发展道路?如何才能让这种源自于中国的战略理论产生出超越当代中国特定时代和地域的知识贡献?同时,又如何在关注“大国外交”的基础上去避免滑入到旧有的大国权力政治的窠臼。王帆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求实精神,努力将中国外交思想、战略谋划与实践贯穿在一起。在历史的时间银线上为中国寻找时代的坐标,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中俯瞰中国的战略航向。通过全景式展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取得的充满进取与创新的外交成果,更清晰地诠释了“中国特色”与“中国式的大国外交”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首先,好的国际关系著作应该能够有较高的站位,能够从哲学高度透析纷繁复杂的国际风云变幻。《大国外交》这本著作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以思辨的精神、专业的视角和建设性的方式来反思中国外交战略,并提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大国外交》一书既有理论的深度分析、也有政策的全面解读。理论与政策的结合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外交的发展沿革与一脉相承的战略文化思想。
其次,一本好的学术专著应该具有超越时代的前瞻视角与知识情怀。本书的战略分析既着眼于当今的现实,更有对未来的趋势性判断。本书对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阶段性划分以及每一阶段不同挑战与任务的描述既是理性观察的结果,也是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体现。
《大国战略》的出版堪称是十八大以来系统研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创新性专著。作者不仅从认识论角度以“新和平观”、“新合作观”、“新秩序观”和“新安全观”,精细地阐释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宏大的理论构想,同时也从方法论角度阐释了未来我国“外交战略实施的阶段性”与“外交战略选择的针对性”问题,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创新,有助于面临复杂多变环境的中国外交谋划的战略能力建设,在波谲云诡的国际体系中加强战略预判的准确性、战略执行的主动性、战略制衡的多样性,以及战略协调的兼容性。由于本书重点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与发展,因此,它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多边外交”以及全球治理等问题均有比较深入的论述。
第三,本书试图解决“应然”与“实然”在学术研究中的割裂问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有理论的“应然”,也有与理论有机结合的实施。一方面,该书揭示了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外交战略性调整的基本路径。全书通过大量引证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官方重要文献,并在众多外交文献基础上总结梳理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基本思想与战略规划;同时,在全书的最后一章“国际秩序与中国外交”中,作者强调了中国与国际机制的关系演变,身份变化以及不断提升的中国作用和中国方案。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变化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对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国际社会如何变得更加和平繁荣在应然层面的理论期待。
王帆教授的《大国外交》试图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搭建起一座贯通的桥梁。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性、丰富性、以及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而来的深刻性。全面而深入地回答了一个重大的命题:中国复兴的含义是什么?中国复兴的含义不是自我膨胀、称王称霸,而是通过自我变革与完善成为世界和平、人类发展的有力的保障和推动力量。中国的发展具有规模效应,中国的发展壮大将影响世界发展进程。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施必将给世界带来和平的福音。通览全书我们会发现,王帆教授从思想理念、战略构想和实践推动等三个方面的理论论证和案例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清晰的结论: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中国必然在发展的道路上致力于和平环境的维护。中国和平道路的选择是基于中国的历史秉赋、现实发展和未来目标的理性选择。中国的强大是与世界和平与繁荣相向而行的;中国的发展将由内而外、以示范而非强制的方式做出中国自己的贡献。中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中国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国家的共同发展而得到世界的欢迎。
王帆教授具有外交一线的工作实践,又长期致力于中美关系和大国崛起战略理论的研究。因此,他对大国关系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在本书论述“新型大国关系”的部分可以发现,作者基于相互依存和竞争性两大变量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了重点论述,也阐述了在新形势下新型大国关系构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路径选择。《大国外交》一书也同样注意到,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仅仅研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完全不够的。而需要将中美关系同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等各具特色的大国关系进行复杂的系统性动态研究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复杂利益交互系统”对中国外交战略选择的影响。
最后,衷心地祝愿王帆教授的《大国外交》能够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驭风而行。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
【基本信息】
书名:大国外交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王帆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类别:时政/社科
【作者简介】
王帆:
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大国战略、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冷战史等。
中国外交学会理事、对外友协美中关系委员会理事、中国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国家哲学社科重大项目“美国对华中长期战略”负责人(2008—2010),2009年获得北京市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
主要著作:
《美国的亚太联盟》《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安全概论》《国际关系理论》《新开局:复杂系统思维与中国外交战略规划》。在学术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在报纸发表学术评论百余篇。
【内容简介】
大国崛起,需要大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界的一抹亮色,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实现了从“韬光养晦”到“大国外交”的重大转变,外交新理念不断推出,南海推进战略,APEC与中国,亚投行,“一带一路”,种种新举措,令世人炫目,充分体现了大国外交的智慧和力量。
但是,中国的周边形势仍存在若干不利:美国高调推行所谓亚太地区“战略再平衡”,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纷争不断,波谲云诡。秉持特色大国外交政策的中国,该如何走好下一步棋?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积多年研究中国外交和大国战略的成果,对中国近几年外交政策和事件进行权威解读,为你揭秘中国外交大格局的大国智慧,讲透习近平特色外交全球布局的奥秘,全面预示中国外交未来30年走向。
【图书目录】
导言 世界期待中国的崛起
第一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思考与理念创新
第一节 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思考
第二节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观念创新
第三节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维转变
第二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规划与选择
第一节 转型期国际形势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三节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规划
第四节 大国战略的新布局
结 语
第三章 中国的周边外交
第一节 周边外交的重要性
第二节 打造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亚投行的建立
第四节 上海合作组织与区域合作
第五节 中国与东盟关系
第六节 中国对周边热点问题的政策主张
第四章 中国与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
第一节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第二节 中俄关系
第三节 中欧关系
第四节 中日关系
第五章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第一节 中非合作
第二节 中国与拉美关系
第三节 金砖国家机制与中国
第四节 中国与亚非国家合作
第六章 多边外交与软实力建设
第一节 中国与联合国
第二节 地区秩序构建:APEC与中国的积极参与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秩序构建
第四节 中国的软实力建设
第五节 如何理解中国新外交
【精彩书摘】
美国在南海给中国制造麻烦的深层原因解密
南中国海是个半封闭的海域,涉及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以及马来西亚和文莱,整个海域的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对中国的地缘战略价值重大,是中国战略防御的前沿阵地和华南海上战略屏障,是中国走出近海、进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道。南海有30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依托和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之一。
美国因素是南海争端升级的重要原因,南海争端升级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具体体现之一。亚太再平衡的核心之一是东南亚,而美国在东南亚的着力点就是南海。美国以保护海上航行自由为名,行干涉之实,借制造南海危机,调动菲律宾等国与中国相争,从而获渔翁之利。自2014年美国巡航南海以来,美国虽然声称对南海争端不持立场,却一直对南海问题说三道四,拉偏架。
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两年之后激化南海问题矛盾有几个原因:
(1)美国要强化联盟,必须适当出头。美国打一次头阵,下一轮,还是会让东盟或盟国冲在前面。
(2)规则主导。美国需要通过在军事安全上的“立威”,为其继续主导亚太经济和安全规则制定权服务。
(3)美国必须具有领导的权威性。借南海体现美国在本地区的主导力,力求使美国在东亚的各类冲突中占据上风。
(4)搅乱中国的新战略部署。中国自2014年以来陆续推出“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区、亚投行等重大举措,美国认为对其亚太战略构成了潜在威胁。美国通过搅局南海,向中国施压,破坏中国新举措的实施。
当然,美国搅动南海乱局还有其更为深刻的战略原因。
首先,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真实目的是维护和扩展其海上通道主导权,同时围堵中国走向海洋。在美国看来,南海问题并不单是航行自由那么简单。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南海应该是显示美国主导力和平衡能力的关键。美国的主导权是基于对于战略交通要道的控制权而建立起来的。美国担心建岛行为所可能形成的军事能力将破坏美国对于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海权不仅仅是海上力量的优势,还包括战略性通道的把控。中国在南海吹填岛礁的行为被美国认为可能增强战略投送能力,会打破美国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部署。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海上力量和限制关键性战略运输能力的关键,是美国制衡中国的重要战略基础。
正因为此,美国才将中国正常的建岛行为视为对美国在南海主导权的挑战。
从更为深远的美国全球霸权战略而言,美国意欲强化其霸权能力。美国自中国经济不断壮大之后,对于霸权地位衰落的忧虑不断上升,担心其霸权地位旁落。维护其海权优势,尤其是那些重要战略性通道的主导权则是霸权护持的基础。美国高调介入南海,是为了将南海区域控制为美国第17个海上战略通道。“1986年2月,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制定了控制世界上16个海上咽喉航道的计划。30年来,美国在这16个海上咽喉航道周边部署了大量兵力,通过海外基地、轮流驻防、联合军演,对海上咽喉航道实施严密控制,决不允许他国染指。这16个海上咽喉航道并不包括南海。在西太平洋有4个,分别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和朝鲜海峡,南海成为美国海军要控制的全球第17个海上战略通道。”
从军事战略来看,美国虽然在东亚具有压倒性的海上优势,但仍然担心在中国周边,美国有可能会逐渐陷入战略劣势。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罗斯所言,美国将很可能把中国的第三次崛起和中国不断发展更强大的海上力量看作是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的挑战。美国将很难接受中国对东亚海域战略性变革的期望。“中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崛起伴随着中国对修正东亚大陆的地区秩序的要求,这只是挑战了次要的美国地缘安全利益。与此不同的是,假如中国正在呈现的发展海上力量导致中国的第三次崛起,它将构成对中美合作的严重挑战。”
因此,美中走向军事冲突有两个关键性的阶梯:第一个阶梯是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在亚洲出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状况,或者可能替代美国的地位,但即使迈过了这个阶梯,美国仍然不会与中国一战,因为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是依靠其保有的海上优势维持的。第二个阶梯才是危险的。即当中国真正发展起远洋海军时,中美全面的战略对决才会到来。显然,从军力上而言,中国发展起足以抗衡美国的远洋海军力量之时,将会被美国视为超越了美国东亚战略的最终军事底线。2011年以来,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布局尤其是南海问题上的突然和明确的介入,拉动中国周边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就南海问题进行“打破现状”的较量,用意在于将中国包括航母在内的海上力量的发展视为陆权与海权争夺,同时将这种争夺定义为21世纪两个大国海权争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