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
    建筑学院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2019-04-23  点击:[]



    以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契机,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改革规划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制定此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个性化、多样化培养需求为导向,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动适应学科专业调整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软件,还原真实的职业情景,模拟真实的职业任务和流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加深职业体验。

    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教便于师全程指导、跟踪、管理、监督,实现师生全程互动、资源共享。

    2、能力本位原则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实现从“传授知识、教师主体”转变为“培养技能、学生主体”。

    3、一体化原则

    按照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原则,教学中不存在完整的、单独的的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补充“适度、够用” 的知识,将知识、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

    三、主要目标

    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标准,研究新的适用性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解释,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实现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以教师教为主转向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只研究教法转向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

    四、具体措施

    1、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互动平台。

    “师生互动平台”以“帮”为主要设计宗旨,全程帮助师生进行课前、课堂、课后、教学、研习等教学全过程的资源互动、教学互动和师生互动。互动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应用策略主要有:同步方式即通过文字聊天进行答疑和信息反馈,异步方式即论坛和邮件。

    (2)教师通过教学平台追踪学生学习情况。应用策略有:通过学生对内容的访问情况进行学习动态的反馈。或者通过对平台考试结果的数据分析,生成统计报表。

    (3)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控制/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应用策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硬指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性发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迷失方向。

    (4)在线学习和答疑:包括客户端在线课程学习。在规定的开通时间里,在线自学规定的课程。通过该平台环境,可以采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方式实时答疑交流。

    (5)提交作业管理:具有对客户端限定时间进行提交作业,自动按班级文件夹存放管理,定关网期限,在规定的时间里,只要输入交作业人的ID号(学号),就可以便捷地查到作业批改状况等。

    (6)上传与下载管理:客户端在一定权限内可以下载教学资源,不允许删改服务器的任何数据,并提示没有下载权限信息,然后断开连接。

    (7)成绩管理:包括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考试成绩登记,各部分整合,各个分数段的统计、成绩排序、以班及专业为单位的形式成绩统计。

    2、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

    传统的教学资源限于纸质的教科书、参考资料等,不能适应“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景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学生在实施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能方便地参考如,行业标准、典型案例、范例、考核标准、电子教材等资料。因此,要建设丰富、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3、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先进的教学软件改革教学条件。

    多媒体技术或先进的教学软件教学内容丰富、直观、现场感强,能很真实地模拟或还原职业情景,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便利地进行师生互动。规划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很多(项目)课程与职业联系紧密,如果没有职业环境,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城乡规划原理》、《控制性规划》、《滨水景观设计》等等。

    3、建设一体化教室与校外实习基地改善教学环境

    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室与实训室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根据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原则,教学设计中应突出能力培养主线,将知识、理论融于其中,教学基地要既能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又要能满足教师讲授必需理论的需要。因此应建设一种将既有教学功能又有实训功能的新型教室。

    4、依托一体化教室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教、学、做合一”。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先由教师按职业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个项目,然后将每个项目分给学生个人或小组,以规定时间或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项目设计师及教练。师生在教学中充分互动,通过反复的教与练,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与理论的接受者,而是在一步步的思索探究、主动实践中理解理论,运用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

    5、依托校外实习基地采用现场教学法。在规划设计类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按职业标准,由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或专家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应用于《城乡规划综合调查》、《城市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植物应用》等项目课程中。

    6、完善实践培养体系。

    (1)制定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对于新上专业制定实习计划时,学院认真调研,邀请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同时参考专业群中其他专业实践环节的经验;对于部分老专业,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听取企业行业专家意见,将单一课程实习进行整合,合并或调整为相关课程综合实习、阶段性综合实习等。如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在教学计划修订时,在实践总学时增加的基础上,将实习的门类压缩了1/3,与实践基地群建设有机结合,重新优化整合实习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2)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将传统校内实习为主改革为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并重;同时改变过去由校内教师单一指导模式,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近两年,学院先后聘请同济大学规划院、安徽省规划院、淮河水利委员会建筑规划院、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蚌埠栋基园林有限公司等11位专家作为我院特聘教授,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收到良好的效果。

    (3)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由于建筑学院的专业实践环节评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针对这一特点,学院结合不同的实习内容,参考国家对相关专业评估对实践环节的要求,制定“三制”的实践评价标准。一是背靠背评分制:即对于设计类作品在依据有关评价标准的同时,采用双教师背靠背评分;二是参展学生优秀制:指导教师推荐相关实习优秀作品参与学院一年一度学生实习优秀作品展,一旦被采用,该生实习成绩定位优秀;三是实习单位成效突出制: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参与的设计方案等被单位或相关部门所采纳,表现突出,该实习生的本次实习也可直接定位优秀等等。通过对实践评价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升。

    五、改革时序

    序号

    项目

    建设规划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20年

    1

    师生互动平台

    出台建设规划

    建设

    建设、投入使用

    功能升级

    2

    教学资源库

    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考试资料上网

    典型案例、范例

    校本教材、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

    所用课程资料上网

    3

    教学模式改革与推广

    “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确立

    核心课程《城乡规划原理》、《控制性规划》、《滨水景观设计》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实验

    专业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改革

    全部课程教学实施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改革

    4

    理实一体教室与基地建设

    建设300平方米的规划设计类模型室

    建设2家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3家校外实训基地

    建成完整的校内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体系

    5

    教师进修培训

    选派专业带头人外出进修培训

    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进修培训

    选派一般教师进修培训

    全体教师经过进修培训

     

     

     

    六、保障措施

    1、课程建设

    改革现行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设置模式与课程内容,以规划设计类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项目模块,坚持以“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主线、项目任务载体”为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建设,完全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整合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师资队伍建设

    (1)分期分批派教师到示范性高职院校进修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2)通过下企业锻炼与其它方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一方面利用暑假选派教师到到校外各实训基地利用带队实习机会顶岗工作;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其他技能鉴定站参加培训及考核,获得相关行业技术等级证书,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重。

    (3)引进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或现场专家。

    3、理实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模块整合原有的校内实训室。通过迁建、改建、扩建形成符合“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便于项目教学的实施。

    (2)根据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新建一批理实一体化教室。

    (3)引企入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指建立规划设计类基地,在实训过程中,按照规划设计实际运行的过程、运作方法及运营机制进行教学,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以不同的身份完成不同的岗位工作及学习内容,教师则以企业管理者及教学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出现,最终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际接触规划设计企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对规划设计企业中的相关岗位工作进行实际操作的重要场所。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参与企业的生产,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是培养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实现就业最为关键的一阶段,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遵循“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

    4、制度建设

    (1)建立新的教师评价制度,突出三项指标: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

    (2)建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定期检查验收的制度

    各系及教研室每学期对各位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引导与管理。

    (3)建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比制度。

    每学期由学院组织一次全系教师参与的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竞赛,评出表现优秀的教师,将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方面进行优先支持。


    上一条:建筑学院关于鼓励考核方式和评价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下一条:建筑学院关于常规教学课堂管理的若干规定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