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担科研项目层次不断提高,科研成果数量质量稳步攀升,创新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明显,产学研与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日益提升,科研整体实力稳步提高,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安徽省科技创新发展方针、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制定或修订科研管理相关制度10余项,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稳步提升。推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放管服”改革,制定《37266威尼斯官网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37266威尼斯官网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2023修订)》《37266威尼斯官网关于省高校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通知》;强化科研平台自我造血和创新效能提升,出台《37266威尼斯官网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科研创新平台考核实施细则》《37266威尼斯官网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统筹谋划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改革,制定《37266威尼斯官网科研工作量计算和科研奖励办法》《37266威尼斯官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37266威尼斯官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等系列制度。
优化资源协同创新,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重视高层次平台建设与管理,持续优化资源协同创新,高水平科研平台体系不断完善。现拥有安徽省凤阳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32个科研平台,分布领域涉及农、工、人文社科等学科,服务支撑学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大平台”架构初步建成,结构不断完善,平台对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安徽省动物营养调控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重组并获“优秀”等次,科研平台创新能力和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突出人才特色优势,促进科研团队建设。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团队培养的精神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2020以来,启动省校院三级科技创新团队梯队建设,发挥学科优势,获批立项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围绕特色和优势学科遴选校级科技创新“灯塔”团队6个,全校范围内结合自身研究方向组合院级备案科技创新团队66个。
聚焦地方重大需求,科技项目取得突破。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承担科研项目层次不断提高。近五年,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600余项。科研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增加,科研到账经费大幅度攀升,从2020年以来的2000余万元以每年1000万元一个台阶上涨,到2023年科研到账经费已上升至7600余万元。
解决关键科学问题,产出一流科技成果。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安徽省重大需求和十大新兴产业,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高水平、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取得喜人成效。学校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7项、一级学会科技奖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0余部,授权专利1800余件,选育省级以上植物新品种48个,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32项。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根据“聚焦一个地方主导产业、选派一个技术服务团队、解决一批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转化一批先进科研成果、致富当地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一学院一区县”和“双百进村入企”行动,实施“先转化后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提高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学校选派300余名科技特派员进村入企,入库备案科技特派团47个,与凤阳县等10余家地方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选派教师100余人次赴地方政府挂职、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与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成果转化相关产学研合作项目1900余项,到账金额达1.5亿元。学校成立正处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积极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促进成果转化,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成果转化600余项,转化金额4000余万元。
未来一段时期,学校将按照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坚持“抢抓机遇,服务需求,提升质量,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总体思路,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投身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主战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构建大科研范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开展科技奖培育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重大科技任务规划专项行动,建立以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大平台体系,构建科研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实现学校科技创新质量、规模、结构、效能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