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碧峰,男,汉族,安徽马鞍山人,1995年7月生,共青团员,37266威尼斯官网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级本科生。他来自安徽农村,幼时遭父亲遗弃,却用超于同龄人的责任心照顾妈妈十余载,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没有对现状妥协,而是走出了感人肺腑的孝老爱亲之路。自高中以来获多项国家、省、市级表彰,2012年以来荣获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最美孝心少年”,“校园十佳道德模范”,“感动马鞍山”新闻人物。郑碧峰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被多所学校援引进行孝老爱亲教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母子相依,不懈追求
在中国文明网上,当你搜索他的名字时,会有十几页关于学习、帮助他的文章,他就是郑碧峰,在各地都产生了学习郑碧峰先进事迹的热潮,一个少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而让这么多人感动呢?郑碧峰出生于农村,三岁时,母亲突患大动脉炎,面部肌肉瘫痪,眼部血管萎缩,双目失明。父亲数年后将母子二人无情抛弃。在重重困难下,郑碧峰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年仅七岁的他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洗衣做饭、担水种菜……精心照料着可怜的母亲。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基本靠好心人施舍来维持,甚至有时还领着母亲跪街乞讨。十多年来,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艰辛不但没有将他摧垮,反而使其变得成熟、坚强。繁重、劳累的家务也丝毫没有影响他来之不易的学业,在校读书他异常勤奋刻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无论多苦多累,郑碧峰从来不向妈妈诉苦,因为他知道作为一个母亲,无法给孩子幸福的生活已经是痛苦的了,如果还让母亲知道他的苦,该是多么难受和自责。生活的磨难没有打垮郑碧峰,却越发使他坚强和自立,骑自行车带母亲看病,骑自行车拉煤气罐,一个人挑水种菜,小小年纪的他却能人所不能。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对于郑碧峰来说,不仅是成长的财富,更是前进的动力。也许与同龄孩子相比,郑碧峰少了一份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生活的艰辛。对于母亲,郑碧峰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无论我在哪里,都会带着我的母亲,因为我是她的‘拐杖’,我是她的“眼睛”。也许对于郑碧峰来说,母亲就是他的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郑碧峰是不幸的,但又是万幸的。他自强自立、照顾母亲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村子周边的群众和学校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郑碧峰和母亲不再感到“寒冷”,让他在艰难困苦中看到希望,保持一颗向上的心。
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可是他却选择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苦难,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有时候母子二人不能不上街乞讨,十几岁的他饱尝了人生的苦辣和世间冷暖。郑碧峰却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苦,世上肯定有比我更苦的人,我们家只是经济上不好,我和妈妈现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很好,为什么不乐观呢?”
从生活无依无靠的少年,到现在阳光自信的大学生,郑碧峰在照顾母亲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以自己的孝心影响着身边的人。中央电视台播出“走基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参加安徽电视台《全星全益》节目,用他的孝举感动着更多的人;在学校,学院举办“中国好人”郑碧峰先进事迹报告会,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不平凡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身边的同学。“宣传的越多,身上的责任越大,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照顾好母亲,用行动来诠释孝心”,郑碧峰如是说。年纪轻轻的郑碧峰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