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2年7月,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教育、科技和人才事业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事业中持续发力,阐释好、传播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多年来,学校坚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思政课教师:“亮剑”挑明“大思政课”的“小落脚点”
因为感兴趣,所以“谈得来”,这是“大思政课”的“小落脚点”。当前,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00后大学生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广而多,但“资历”尚浅、“去伪存真”的等级有待“修炼”。因此,如何结合思政课程属性“量体裁衣”、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们“步入正轨”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
学校始终注重思政课程建设,注重发挥思政课程的核心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的意识,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思政课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育人成效,开足开齐思政必修课程,内挖外引丰富思政选修课程内容体系。与此同时,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围绕办学定位,立足凤阳小岗农村改革发源地,凝练“马克思主义理论+乡村振兴”学科研究特色。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5项,省社科规划等三类项目30余项。
在学校的鼎力支持下,思政课教师们纷纷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上“大显身手”,在学懂弄通专业知识的同时想办法“打入学生内部”,将学生普遍关注且亟需解答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将思政小课堂放到社会大课堂里去讲,将深奥的理论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讲。
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性强、抽象度高、认知壁垒频繁出现等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黄文盈以课程理论和生活实际的交汇点为切入口,结合时代鲜活多元的场景,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降低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的难度,成功“打通”了学生们将思政知识入脑、入心、入行的“任督二脉”。
课堂上,黄文盈以“如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李佳琦花西子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入,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另一方面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更具时代感和前沿性,增强了学生理论运用的实际能力。
除了课程内容上的推陈出新,黄文盈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也下足了功夫。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这一节内容中,她带领学生们以“剧本杀”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体验了“中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西方现代化在选择上的差异及选择背后的不同逻辑,博得了一众00后大学生的“芳心”。在课程反馈问卷上,同学们对课程的评价逐渐从“没有多大作用”到“思政课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世界”;课程的关键词也从开课时的“无聊”“晦涩”“马克思”变成了“辩证”“活力”和“有趣”。
与黄文盈这些青年教师不同,李红艳自2006年高校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以来便坚守在教学一线。作为学校“元老级”思政课教师,经历了思政课从被边缘化、被误解到一步步获得认同、收获喜爱,她总结出了思政课教师的“三大法宝”:要敢于亮剑,接受挑战、承担责任、发挥作用;要有情怀,提供有温度的理论宣讲,为学生出谋划策;要耐住寂寞,打通搞研究、政治学习双循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以历史事实为依托,实行思政教育,助力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厚厚课本里的每段历史都是“好故事”,而李红艳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在“读故事”时的“获得感”,让学生自主思考,借古知今。她组织学生们拍视频介绍烈士陵园背后的“红色故事”;带领学生自导自演红色小故事,让学生自主钻研当地的红色文化。
在思政课考核评价方法上,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不能唯考试论,应该更注重平时考核。提高这部分的分值占比不仅能提升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课程内容和闭卷考试内容略有脱节的弊端。”
在黄文盈、李红艳等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教学法被列入全省重点推广的思政教学“十大教学法”。同时,依托学科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社会服务上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先后承担安徽禾泉农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明德孵化器等公司党建学习馆文案规划设计;录制的《“大包干”带头人回顾“大包干”口述历史档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先后获安徽省、蚌埠市领导明确批示资政报告4项。
专业课教师:用心“熬制”“有滋有味”的“思政金课”
与思政课程为学生“注入”更加全面、深入的“思政”内容不同,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各门学科中去,“思政”内容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当下,“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盛行,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每一个学科之中,充分发挥各科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教育作用打造“思政金课”成为各校思政教学的“头等大事”。威尼斯官网始终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作用。学校先后制定2019、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意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推动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作为安徽省“唯二”的“烹饪营养与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单位,食品工程学院专业课教师们如盐化水沁心田般地将思政元素融入烹调工艺教学中,通过“三全育人”塑造工匠,弘扬中华烹饪技艺,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厚理论”的德才兼备的中餐烹饪专技人才。
谈及“烹饪营养与教育”的成功之处,入行三十余年的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晓伟诚恳地说道:“其实我也说不太清楚,大概是以身作则的力量吧!我一直跟学生们强调,做一行要爱一行。我们倡导的行业理念,大到匠人精神、小至诚信做菜,这些都是大思政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正如吴晓伟所言,以“烹饪营养与教育”为代表的特色课程已成为威尼斯官网“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学校已实现全专业全覆盖,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特色课程为圈层的“课程思政环”。近年来,学校制定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活动实施方案》,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课程思政设计大赛,评选出37名优秀教师,为课程思政教学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坚持质量工程项目向课程思政倾斜,建立了4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了28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了38名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为广大教师提供课程思政的教学示范和学习样板。其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课程建设,依靠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教学过程。团队成员协力完善教学课件、重组教案、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课程于202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团队负责人李强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西方经济学》是财经学院大一新生的第一门专业课,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于“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李强介绍,课程致力于从思政的角度解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争议的是非曲直,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团队成员着重在大学生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导,设计符合经济学课程教育本质要求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并根据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的课程思政与经济学课程教学融合,进行启蒙动机引导到促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化为品质,植根马克思主义的基因。
除了理论内容丰富,课程还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体验。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要求学生至少有两次带着思考走进社区调研走访,深入一线了解社会发展实际,促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学会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课程还探索了社会网络协作机制,结合地域优势,与“蚌埠江淮创业大学”“凤阳县博物馆”等地方机构合作,开展现场教学等活动,实现了高校、企业、政府等课程思政资源整合,加快实现从以校园教育为主转变为以社会实践为主,从以学校为主转变为以社会资源为主的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综合服务新模式,成为经济类课程思政改革的样板。
“在探讨谷贱伤农知识点的时,教师会通过列举农民破产、利益被侵害的新闻报道常见于国外而我国鲜有发生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这与我国采用支持价格来保护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在讲到货币流通规律时,个别学生会强调西方货币理论发达,教师则会结合古代中国的货币理论进行讲解,及时向学生传达中国提出货币流通的速度要比西方各国早600年的光辉成就,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李强如数家珍地列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案例,也将学生们每堂课的反馈熟记于心。
近日,不满足于一门“思政金课”的李强正在酝酿一个课程思政育人的新蓝图:通过试点教学,组织开设一个“课程思政创新班”,进一步创新育人方式和考核机制,力求给同学们提供沉浸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新体验。
辅导员队伍:以爱“成就”“思政教育”的“引路人”
作为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前沿,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价值引领最直接、影响最深刻的教师群体,辅导员是“大思政”网络体系的关键一环,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思想引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破解思想引领成效不够理想、形式不够新颖、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难题,如何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让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成为高校辅导员们的“新课题”。
管理学院辅导员、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团体辅导工作室首席专家陶漫认为“破题”的关键在于围绕学生、关爱学生和服务学生。她感慨道:“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是责任心,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学生当亲人看;其次是热心、细心和耐心,感情温暖学生引共鸣,道理说透学生有认同,规矩立牢学生知敬畏;最后是六个“一点”:问候多一点、了解多一点、观察细一点、一线多一点、纪律严一点、谈心多一点。点点滴滴、日积月累,逐步成为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辅导员身份外,她还是同学们口中的“漫姐”,“有困难找漫姐”已变成学生间的“小默契”。这些年,她坚持不懈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由其主持的“漫话心理”专栏、主讲的“绘画心理”课程均已成为学生心口相传的“爆款”。
有陶漫这样的名师“打辅助”,学校在“攻破”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上的成效日益明显。近年来,学校坚持精准思维,推动主题班会课程化改革,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有力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生机活力。广大辅导员也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了新路径,他们将主题班会“搬到”了草坪音乐节、纪念馆、校史馆、操场……种类繁多的主题班会收获了多次点头点赞,“乱花渐欲迷人眼”逐渐成为学校主题班会的新常态。歌声互动、角色扮演和知识抢答等特色环节的引入,进一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同学们越发沉浸于主题班会的魅力、沉醉于思想引领的“引力”,潜移默化地爱上“真理的味道”。食品工程学院辅导员吴玘便是主题班会改革“大军”中的一员。这些天忙着制作音乐思政课PPT、学习练习文艺歌曲为下一周的学生主题班会蓄力的她说道:“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主题班会早已实现‘更新换代’:班会内容更加系统、流程更加规范、操作性也全面增强。学生们更愿意加入、参与的程度也更深入,主题班会的育人成效有了明显提升。”
“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是学生思政工作的主阵地。” 正如学校易班工作站主要负责人、党委学工部副部长陈君君所言,随着“网络原住民” 们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大学校园, “线上”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主战场”。作为全省首批易班试点高校,学校坚持突出学生主体性,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提出了安全、集成、便利、丰富、新颖的建设目标,积极组建网络思政导师团队,丰富内容建设,历经引流量、做留量和成增量的过程,最终打造出集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共享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并成功获评2022年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与校园生活的深度结合也让“易班”逐渐“成长”为辅导员们的灵感创意展示平台。“安科老班说” “易家电台” “易思堂”“网络文化节”等 “网络思政大礼包”的 “来袭”不仅让学生们收获满满,还为李潮升等表现优异的辅导员送来了“全国易班优秀辅导员”的荣誉称号。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荣誉的加持让“领航员”的徽章“亮”出了新高度,也让“引路人”的担子弯到了新程度。理论学习深不深入、理解透不透彻、把握全不全面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不能稳扎稳打、“轻装上阵”的关键。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理论学习,建立辅导员理论学习制度,组建辅导员理论宣讲团,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助力辅导员理解把握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勉励辅导员熟读思政原著、勤学思政原文、善用思政原理。
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重要指示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把稳了“方向盘”。学校将立足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贯彻落实“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既重视“大”的特色,又注重“善”的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时效与实效结合、教书与育人结合。从“小”坐实内功,从“小”着力方法,从“小”凝练艺术,讲好思政的“理论大课”“实践大课”和“人生大课”。(摄影:王彬松 学校官网 江旭聪 审核:胡文靖 编辑: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