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37266(中国)有限公司官网-BinG百科NO.1

理论前线




【光明日报】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年05月23日 黄泽清 点击:[]




作者:黄泽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强调未来5年“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的重点是要抓好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如何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基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农业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造成的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足,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五个振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人才和组织是振兴主体,产业、文化和生态是振兴客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必须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以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体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其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产业振兴:乡村文化和生态振兴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乡村人才和组织振兴则是围绕这个物质基础发挥作用的。近期火出圈的“村BA”赛事说明,推动贵州省台盘村文化振兴的不是当地篮球文化本身,而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类产业的发展等乡村产业的振兴,不仅复兴了当地篮球文化,还助力了当地绿色生态产业,吸引并发挥了人才和组织的积极作用。因此,针对农民对于文化、生态等乡村生活的多个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必须立足产业振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乡村振兴更多更好惠及农民,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文化振兴;另一方面,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发展乡村数字产业,赋能农业现代化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正不断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我们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当前,发展乡村数字产业,赋能农业现代化应围绕“土特产”三个字做好文章。

一是立足“乡土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以往,乡村产业发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乡村生产要素分散所造成的要素组合困难,特别是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近年来,随着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乡土资源”不断向数字化转型,“数字+”生产要素的组合创造了形形色色的乡村新业态。从智能化生产大棚到农产品电商平台,从民俗文化的线上推广到低碳生态旅游与休闲观光,数字技术不仅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还发展了乡村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模式。

二是聚焦“特色优势”的数字化,挖掘乡村产业新价值。如果说立足“乡土资源”是乡村数字产业发展的一般要求,那么聚焦“特色优势”则是发展乡村数字产业的一个具体方向。从长远看,乡村产业发展不能只追求产品数量,更要追求质量、突出品牌效应。只有因地制宜培育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甚至国际竞争性的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才能突破地域限制,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乡村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很多,但要想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就需要做到精准发力,培养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加强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特色优势,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挖掘乡村产业新价值,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是完善“产业融合”的数字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产业振兴应“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当前,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需要把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运用到多种功能农业上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利用数字网络平台推动农商直供、农商互联、产销衔接,既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农资设施租赁等乡村生产性服务业,又可以个性化定制旅游休闲、民宿康养等乡村生活性服务业。在乡村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农特产品的加工、保鲜、包装、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批准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未来还将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在县域布局原料基地和加工产能,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助力农村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当前,制约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仍是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完善。农村现代化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基于乡村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以及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一方面,围绕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需要围绕乡村产业体系布局,加大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物流等方面的投入。乡村道路建设应往农户和田间地头延伸,构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生活路等多类道路在内的交通运输体系;乡村水电建设不仅要满足生活旅居的基本要求,还应解决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地下水管和光伏发电,实现乡村水电的规模化清洁化;乡村物流建设应补齐物流基地、分拨中心、配送站点、冷链仓储等基建短板,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在发展传统基建的同时,还应注意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5G基站密度,优化网络信号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发展乡村数字产业提供更加完备的数字化环境。

另一方面,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应考虑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着重补齐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乡村公共服务业的短板,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既要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又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完善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的方式从整体上改变乡村容貌。同时,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让乡村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因此,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应注重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农村精神文明的丰富。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应在党的领导下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与中国农民群众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3日 11版)



上一条:【光明日报】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重在彰显“中国特色”

下一条:【光明日报】引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中国式民主

关闭

地址: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9号(凤阳校区) 蚌埠市黄山大道1501号(龙湖校区) 邮编:233100   邮箱:xcb@ahstu.edu.cn    Copyright© 37266威尼斯官网